仙女棒坐着使用图片黄_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色_磨到高潮(H)GL_办公室玩弄爆乳艳妇

位置: 首頁 >  生活 >  詳情

思想者|侯體健:相較于唐詩,宋詩有著哪些不一樣的精彩?

作者:new01 來源:百度新聞2023-07-09 06:35:13

【編者按】在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中,古詩詞占有重要地位。唐詩宋詞,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在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侯體健看來,其實宋詩的成就也是很高的,它自有一些獨特的風采和韻味。那么,宋人寫詩和唐人寫詩有哪些不一樣呢?它所呈現(xiàn)出來的那些趣味和唐詩有哪些不同呢?他從四個方面對此作了闡釋。以下是他在上海圖書館的演講。

談起古典詩歌,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唐詩的輝煌,但其實宋詩的成就也是很高的,它自有一些獨特的風采和韻味。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可能大家印象不是太深刻,但一直在大家身邊的宋詩。


【資料圖】

宋詩就在我們身邊,并不遙遠

著名學者王國維曾經(jīng)說過: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。什么叫一代之文學?就是說每個時代都有它最具代表性的文體。比如,當我們講到唐代就會馬上想到唐詩,講到宋代呢就會脫口而出宋詞,而元代則是元曲,明清時期則是小說。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呢?當然很有道理。劉勰《文心雕龍》就說過“文變?nèi)竞跏狼?,興廢系乎時序”,文體的升降總是和時代密切相關的。不過,當一種觀點過于強勢的時候,它就會像舞臺上的聚光燈,燈光沒照到的地方大家往往就會忽視掉。所以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當“唐詩宋詞”這樣的觀念太強大之后,唐詞和宋詩便會不那么顯眼了。

我在復旦的一門課,期末考試出了一道題:請默寫一首宋代的七言律詩。結(jié)果這道我認為的送分題,卻變成了“送命題”,很多同學一分未得。這讓我不禁想問,宋詩難道真的離我們那么遠嗎?其實,宋詩就在我們身邊,并不遙遠。比如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妝濃抹總相宜”,這是蘇軾的詩,它當然是宋詩。再比如“桃李春風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燈”,這是黃庭堅的詩,也是宋詩。還有大家熟悉的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這是陸游的詩,同樣是宋詩。再不濟,文天祥的“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總應該能背誦吧?這些作品大家耳熟能詳,甚至可以脫口而出,離我們一點都不遙遠,但是為什么大家的印象中似乎從未意識到這是宋詩?

大家都熟悉《唐詩三百首》,你們知道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全部唐詩有多少首嗎?總共大概是5萬多首。而宋詩是多少呢?1998年北京大學古籍所編了一本《全宋詩》,這部書收錄的作品達到27萬余首。即便這樣,它還經(jīng)常被人批評漏收太多。粗略估算,現(xiàn)存宋詩約是唐詩的六倍??梢姡卧姷臄?shù)量是巨大的。當然不是說宋人比唐人更喜歡寫詩,而在于兩個朝代主流的傳播載體有所不同。

唐代是一個手抄的時代,詩的傳播主要依靠手抄。而宋代是一個印刷的時代,印刷和手抄的傳播量級完全不同。就像我們現(xiàn)在是電子時代,一天可以產(chǎn)生并且傳播多少文字?數(shù)量是驚人的。當然,數(shù)量并不與質(zhì)量成正比。但是,這么多宋詩中間難道沒有精品嗎?它的整體質(zhì)量比唐詩差嗎?恐怕未見得。宋詩中的大量精品之作是完全可以媲美唐詩的。

唐人這樣寫的,宋人那樣寫

那么,宋人寫詩和唐人寫詩有哪些不一樣呢?它所呈現(xiàn)出來的那些趣味和唐詩有哪些不同呢?接下來,我從四個方面簡單談談:一是,唐人這樣寫的,宋人那樣寫;二是,唐人不太寫的,宋人大量寫;三是,唐人不擅長的,宋人擅長寫;四是,唐人寫不出的,宋人寫得出。

先來說第一個方面:同樣的題材,唐人這樣寫的,宋人那樣寫。李白的《早發(fā)白帝城》大家應該很熟悉。這是一首七言絕句:“朝辭白帝彩云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。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?!边@首詩據(jù)說是李白被貶夜郎,途經(jīng)白帝城時,得到自己被赦免的消息,這讓他驚喜萬分,便立刻啟程順長江而下前往江陵。途中,李白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之情,看著兩岸風景的快速轉(zhuǎn)換,寫下這首《早發(fā)白帝城》,突出的就是一個“快”字。

同樣是寫行船之快,宋人會怎么寫?我們來看看蘇軾的《百步洪》,其中一首這樣寫道:“長洪斗落生跳波,輕舟南下如投梭。水師絕叫鳧雁起,亂石一線爭磋磨。有如兔走鷹隼落,駿馬下注千丈坡。斷弦離柱箭脫手,飛電過隙珠翻荷。”蘇軾在這里形容船在激流之中的快,快得就像兔子逃跑,像鷹隼從萬丈高空垂直而下,像駿馬從千丈坡上傾注而下,像弓弦突然斷裂,像箭剛剛離開手,又像飛電過隙,還像水珠從荷葉上翻滾下來那般。蘇軾在這里用了博喻的修辭手法。所謂博喻,就是用多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,從而將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內(nèi)涵從不同側(cè)面、不同角度表現(xiàn)出來。錢鍾書先生說蘇軾這樣的手法是“車輪戰(zhàn)法”,是“莎士比亞式的比喻”。

讀到這里,我們可以稍微感受到宋詩和唐詩的一點不一樣了,對吧?事實上,蘇軾在這首詩里所表達出來的,除了快之外,還有很多的人生思考。接下來他寫道:“四山眩轉(zhuǎn)風掠耳,但見流沫生千渦。險中得樂雖一快,何意水伯夸秋河。我生乘化日夜逝,坐覺一念逾新羅。紛紛爭奪醉夢里,豈信荊棘埋銅駝……”水流雖快,但比不上世事變化之快,蘇軾由此生發(fā)出許多人生的感慨。

唐人不太寫的,宋人大量寫

第二個是唐人不太寫的,宋人大量寫。有些題材在唐人看來是不好寫到詩里去的,但是宋人卻寫了。比如打嗝、鬧肚子,你會把它們寫進詩里面去嗎?至少唐人是不怎么寫的,但是宋人還真敢寫。

北宋詩人梅堯臣,是歐陽修的好朋友,后被南宋劉克莊譽為宋詩的“開山祖師”。為什么說他是“開山祖師”?就是梅堯臣之前的詩人寫的詩都是學唐人的,要么學李商隱,要么學白居易,亦步亦趨,走不出唐詩的影子。但從梅堯臣開始,宋詩跳出唐人的藩籬,形成了自己的嶄新面貌。

舉一個例子。在梅堯臣之前,從來沒有人把虱子、跳蚤寫到詩里面去,但是梅堯臣不但寫了,還寫得津津有味。他寫了好幾首有關虱子的作品,有一首《捫虱得蚤》,意思是想捉身上的虱子,結(jié)果虱子沒捉到,捉到一只跳蚤。

從詩歌的題材上來說,這是唐人不寫的東西。也許有人會覺得,寫這樣的詩沒有審美意義,是不是有些無聊?但是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有了梅堯臣這樣的開拓性寫作之后,宋人在他們的詩歌當中開始更多地關注日常生活,他們在我們覺得沒有詩意的地方發(fā)掘出詩意來了。

最為典型的就是楊萬里。楊萬里的詩常常讓人會心一笑。這種趣味就是理趣,它是宋詩的一種很重要的特點。楊萬里有首《凍蠅》:“隔窗偶見負暄蠅,雙腳挼挲弄曉晴。日影欲移先會得,忽然飛落別窗聲。”冬天的時候,偶然看到一只蒼蠅在曬太陽,它的腳正在不停地摩挲著,感受早晨太陽的溫暖。陽光移動,慢慢快要照不到它的時候,它好像已經(jīng)感受到了,于是便飛到另一個窗上繼續(xù)曬太陽。這是日常生活當中非常微末的細節(jié),楊萬里不但觀察到了,還把它寫進了詩里。在這首詩中,我們絲毫不覺得這只蒼蠅很討厭,相反覺得非常可愛。這樣的日常題材,在宋詩中頻繁出現(xiàn)。在日本,楊萬里的詩非常受歡迎,與這樣的生活趣味密切相關。

唐人不擅長的,宋人擅長寫

第三個是唐人不擅長的,宋人擅長寫。唐人不擅長什么?唐人不擅長在詩歌里面講道理。唐詩“興象玲瓏”,主要是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。詩緣情,是中國詩歌的重要傳統(tǒng),甚至有學者說中國文學整體上是“抒情傳統(tǒng)”。但是除了抒發(fā)情感之外,是否還可以講點道理呢?

很顯然,宋人在詩歌發(fā)表議論這個角度上,取得了新的成功。比如,“橫看成嶺側(cè)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,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”。蘇軾寫這首詩,他抒情了嗎?基本談不上抒情。但同樣是寫廬山,李白怎么寫?“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”,這里面充滿贊嘆,是抒情。而蘇軾寫的是他的思考。也就是說,在宋人這里,詩歌是可以用來講道理的,可以表達出詩人對這個世界的一些理性認識。

我們講過,唐代是一個手抄的時代,宋代是一個印刷的時代,所以宋人能看到的書比唐人多得多,因此,宋人的知識結(jié)構(gòu)比唐人也要更豐富。宋代很多文人,往往是政治家、文學家、思想家三位一體的。比如,理學大家朱熹,他既是一個學者,也是一個官員,還是一個詩人。錢鍾書先生就說朱熹是“道學家中間的大詩人”,也可以說是“詩人中的大道學家”。

比如,朱熹的《觀書有感》。第一首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云影共徘徊,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,表面上是在寫風景,但是他真正要表達的是,思想和學習要像池塘的水一樣,要不停地有新東西進來。第二首也是這樣,“昨夜江邊春水生,艨艟巨艦一毛輕。向來枉費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”,表面上是在寫一個自然現(xiàn)象,但其實說的是治學的道理,學問就像江水,積累越多,難題就會迎刃而解。

唐人寫不出的,宋人寫得出

第四個是,唐人寫不出的,宋人寫得出。比如,蘇軾曾經(jīng)給他的姐夫程之才寫過一首游戲詩,題作《戲和正輔一字韻》:“故居劍閣隔錦官,柑果姜蕨交荊菅。奇孤甘掛汲古綆,僥覬敢揭鉤金竿。已歸耕稼供藁秸,公貴干蠱高巾冠。改更句格各謇吃,姑固狡獪加間關?!彼^“一字韻”就是整首詩所用的字的聲母都是一樣的。當然,我們現(xiàn)在普通話讀起來并不一樣,但蘇軾那時的發(fā)音,這首詩56個字,聲母都是一樣的。他就是用深厚的學養(yǎng),以詩的形式,和人開了一個玩笑。

宋人在詩歌寫作上非常具有游戲精神。詩歌,除了是抒情的工具、說理的載體,在宋人那里,它還是優(yōu)裕智力的展示。所以在蘇軾的詩集當中,我們看到了宋人那種“以文字為詩”的傾向,那些奇特形態(tài)的作品,唐人可能都沒想過可以這樣寫。

唐人寫不出的,宋人寫得出,除了上文說的“文字游戲”之外,也有不同的精神世界所造成的不同。我們可以看到,唐王朝覆滅,并未出現(xiàn)“唐遺民”。但宋朝滅亡就不一樣了,蒙古兵一路南下,打得皇帝一路南逃,最后宋朝在崖山海戰(zhàn)中宣告滅亡。當時,有大量的讀書人自殺,他們覺得宋朝滅亡,是“亡天下”,失去了自我存在的價值,還有一些人則成為宋朝的遺民。與唐代后期的詩人相比,宋末詩人的處境更悲慘,心境更悲涼。比如大家熟悉的文天祥,他的身份非常特殊,他是宋朝的狀元,他覺得自己對這個國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。在與蒙古軍斗爭的過程中,他被元兵俘虜,并一路往南,帶至崖山,他親眼看著宋朝軍隊被元兵打敗,心里非常痛苦。被關押在大都之后,當時很多人來勸降他,包括親人、朋友、同僚,甚至宋朝的小皇帝宋恭帝,但是文天祥誓死不降??梢钥闯觯?jīng)過理學的熏陶培養(yǎng),以文天祥為代表的這批讀書人對國家是充滿絕對忠誠的。這種心態(tài),唐人是沒有的。有這樣的文化土壤,文天祥才能寫出《過零丁洋》這樣的作品:“辛苦遭逢起一經(jīng)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山河破碎風飄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?;炭譃╊^說惶恐,零丁洋里嘆零丁。人生自古誰無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?!弊髡呓?jīng)歷了宋朝的覆滅,心中悲痛萬分,回想自己的一生,未能挽救頹局,只能以死明志,這是他對于自身命運的主動選擇。可惜的是,他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。從這首詩中,我們除了能感受到文天祥的偉大情操,更能看出宋文化與唐文化的不同。

關于唐宋詩之爭

四川大學的繆鉞教授曾經(jīng)寫過一篇很精彩的文章《論宋詩》,里面有一段非常精妙的評論,他說:“唐詩以韻勝,故渾雅,而貴蘊藉空靈;宋詩以意勝,故精能,而貴深折透辟。唐詩之美在情辭,故豐腴;宋詩之美在氣骨,故瘦勁。唐詩如芍藥海棠,秾華繁彩;宋詩如寒梅秋菊,幽韻冷香。唐詩如啖荔枝,一顆入口,則甘芳盈頰;宋詩如食橄欖,初覺生澀,而回味雋永?!?b>讀唐詩就像吃荔枝,放到嘴里你馬上就品到了它的甜味;讀宋詩,剛開始吃的時候好像有點澀,但是越嚼越有味道。

在學術史上,類似的論斷還有很多。比如南宋嚴羽《滄浪詩話》就特別推崇唐詩。他說唐詩“如羚羊掛角,無跡可求”,“透徹玲瓏,不可湊泊,如空中之音,相中之色,水中之月,鏡中之象,言有盡而意無窮”。他不喜歡宋人的詩,說:“近代諸公乃作奇特解會,遂以文字為詩,以議論為詩,以才學為詩?!?/p>

這種爭論從南宋一直持續(xù)到當代。錢鍾書《談藝錄》開篇就是“詩分唐宋”,他說:“唐詩以風情神韻擅長,宋詩以筋骨思理見勝。”甚至在他看來,天底下的詩就只有兩種,一種叫唐詩,一種叫宋詩。唐詩宋詩“非僅朝代之別,乃體格性分之殊”,意思是唐詩與宋詩之分,不是朝代的區(qū)別,是趣味的區(qū)別,是“體格性分”的不同。他認為,唐詩不一定非得唐人寫,宋詩也不一定非得宋人寫,不但唐以前的人可以寫唐詩,可以寫宋詩,宋以后的人也可以寫唐詩和宋詩。歸結(jié)為一點,就是“夫人秉性,各有偏至。發(fā)為聲詩,高明者近唐,沈潛者近宋”。這段話說得非常高妙。

此外,隨著年齡的增長,大家對詩的喜好可能也會有所變化。年輕的朋友可能更容易喜歡唐詩,慢慢地年齡大了,體味人生更深刻了,便可能更喜歡宋詩。學問遜色些的,容易喜歡唐詩,學問好的人,則更喜歡宋詩。宋詩對讀者的要求和門檻要比唐詩高一些。

究竟是唐詩好還是宋詩好?大家爭論不休,這個爭論持續(xù)到今天。有趣的是,說宋詩好的一般都認同唐詩好,而說唐詩好的可能就會說宋詩不好。其實,這只是個人審美的偏好,我們應該有欣賞“異量之美”的能力和胸襟。

今天我們讀古典詩詞,更多的是要從中汲取人生智慧。追求詩和遠方,很多時候不是要讓你的人生就變成“詩和遠方”,而是說詩就在你的日常生活里,當你需要的時候,它可以給你力量,給你滋養(yǎng)。我想,這可能是詩詞留給我們今天最重要的東西。

【思想者小傳】

侯體健,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。主要從事宋代文學與文獻、中國古代文章學、中國詩歌史的教學和研究,著有《劉克莊的文學世界——晚宋文學生態(tài)的一種考察》《士人身份與南宋詩文研究》等,在《文學評論》《文藝研究》《文學遺產(chǎn)》等刊物上發(fā)表論文50余篇。(作者照片由上海圖書館提供)

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源“上觀新聞”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
(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。欄目郵箱:shhgcsxh@163.com)

欄目主編:王珍

文字編輯:王珍

本文作者:侯體健

題圖來源:上觀題圖

圖片編輯:朱瓅

標簽:

上一篇: 2023年廣州中考成績復查流程
下一篇: 最后一頁